Gimmy a Break已經有專屬頻道囉

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85d268c902e4712f.html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心情穩定乃至百病不生

調整情緒變化可以治病

 
 
中醫認為情緒過度變化可以引起疾病,但可以利用情志相勝理論來治療疾病。中醫學很早就應用了心理療法,稱之為“意療”。心理學治療尤其對於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必不可少的,並往往能收到比藥物治療更好的效果。古代醫家對此有許多論述。如《東醫寶鑒》中說:“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資於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頓然解釋,則心地自然清凈,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則葯未到口,病已忘矣”。明《本草經疏》中說“以識遣識,以理遣情,此即心病還將心藥醫之謂也。吳師機《理瀹駢文》中說:“情慾之感,非葯能愈,七情之病,當以情治”。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並創立和積累了許多心理治療的科學方法。

1)情志相勝療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與《素問·五運行大論》都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這種糾正情誌異常的方法,是中醫精神治療的原則,也就是“情志相勝”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識地採用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控制或調節因某種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2)移情易性療法
移情易性,目的是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者改變其周圍環境,避開不良刺激所在,使其從某種情感轉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或者通過談心、學習使其改變情操,這就是所謂移情易性。《臨症指南醫案》中說:“情志之郁,由於隱性曲意不伸……蓋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具體方法則因人因病而宜,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用唱歌、書法、繪畫等陶冶情操,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3)順情從欲療法
《素問·移精變氣論》指出:“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這也是心理療法之一。在人類社會中,衣食住行等是必要的生活物質需求,而這些必要的生活物質願望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精神情志的改變,在治療中僅靠說服開導,移情易性則達不到治療目的,還需得到社會必要的支持,朱丹溪曾說:“傳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從焉,所關甚大,飲食之欲,於身尤切”。在當前優越的社會制度下,“順情從欲”這條治則,社會為我們創造了可行性條件。如天災人禍造成情志失常,通過集體的關懷,社會的救濟等,這都是順情從欲的治療措施。

4)語言誘導療法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就是說,要關好門窗,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對病人以同理的態度,向病人詳細詢問病情,利用勸說開導,使病人如實地吐出真情,將痛苦訴說出來,也是一種“心理疏導”方法,有利於病情的治療,如若能調治其神,使患者面色光華,脈息和平,神氣旺盛,則預後良好,否則,患者面色無華,脈不應時,神氣喪失,對治癒疾病缺乏信心,則預後不良。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關於午間睡覺,你不可不知的養生之道

睡覺昰最棒的自癒修復能力,但是睡多少才是好呢?

因人而異。

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對於睡眠的需求也就不同。

以站長為例,我需要每天睡眠兩次。

生病之後,午睡更是必須。

來看看午睡的好處吧(有科學證據的喔)

午覺,對老人來説是養生法寶,對年輕人來説是奢侈享受。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更指出,每天中午打個“貓盹”,是給健康充電的最好辦法。事實上,中國人自古講究睡“子午覺”,這儼然是將午覺和晚上的睡眠,提到了同等地位;而曾經不太重視午覺這件“小事”的西方國家,也在近些年紛紛掀起“午睡運動”,德國甚至將午睡寫入法律,由政府強制推行。

打個盹也是給身體充電
  午覺時間很短。但不要小瞧了這幾十分鐘的睡眠,無論是從傳統中醫,還是從最新的國外研究來看,把它比作最好的“健康充電”法之一,都毫不過分。
  中醫認為,中午11點到1點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睡眠,有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令人變得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此外,國外關于午睡好處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

  1.降血壓。美國阿勒格尼學院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工作壓力大使人血壓升高,不妨午睡片刻,這樣會有助降低血壓。
  2.保護心臟。一項希臘研究顯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鐘,可使因心臟病猝死的風險降低37%;另有資料證明,在有午休習慣的國家和地區,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國家低得多。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得益于午休能舒緩心血管係統,並降低人體緊張度。
  3.增強記憶力。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午睡可以令人的精力和警覺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的研究則顯示,午睡不但可以消除疲勞,還能增強記憶力。
  4.提高免疫力。德國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專家發現,中午1點是人在白天一個明顯的睡眠高峰。這時睡個短覺,可有效刺激體內淋巴細胞,增強免疫細胞活躍性。
  5.振奮情緒,趕走抑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午後打盹可改善心情,降低緊張度,緩解壓力;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更是發現,每天午睡還可有效趕走抑鬱情緒。

科學背書 人一天本來就該睡兩覺


科學背書 人一天本來就該睡兩覺

你偶爾會在下午不小心大睡一覺,醒來覺得很懊悔嗎?別擔心,科學家告訴你,兩段式睡眠是人類自古以來的習慣。

睡眠專家傑克森博士(Melinda Jackson)和班克森博士(Siobhan Banks
兩位博士指出,科學證據顯示,睡眠失調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身體並不想連睡78小時。我們的身體裡有些東西源於數百年前,或許,有些人的身體就是需要兩段時間較短的睡眠,而不是一段長時間的睡眠。當然,也有人喜歡兩種兼具──下午小睡一番,然後晚上睡7個小時。

科學背書 人一天本來就該睡兩覺

 



■ 夏天最宜睡午覺現代人由於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並沒有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建議中午盡可能找時間睡一下,特別是夏天,哪怕是小睡或安靜地坐上十幾分鐘,對身體及工作、學習都大有裨益。因為心屬火,夏季也屬火,暑氣一旦進到人體,兩股火燒在一起,很容易燒過頭,以致出現心火旺的症狀。
同時,汗為心之液,來自血。夏季時,由於天氣很熱,身體為散熱,大量地出汗。但要是出汗太多,就會傷陰、傷血,引起血燥火旺之症。
■ 午睡可養心所以,適當午睡讓身體靜養一會,減少活動,防止汗液的過度排泄,有利於斂汗養血,以達到養陰平心降火之目的。《攝生消息論》說得很好:「夏季更宜調息淨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所以中醫養生強調「順四時」,夏季養生的重點是養心、養神、防暑、防火。


怎麼睡呢?HOW?

睡覺時間決定效果
  不得不説,對于很多人來説,睡午覺已經漸漸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生命時報》2010年所做的一項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與投票的4179人中,88.13%的人認為午睡有用,但沒條件睡。在無法午睡的人群中,47.04%的人是因為中午安排了其他事情,工作太緊張沒時間睡的佔16.91%。
  那麼,如何在不長的工作間隙,擠出足夠的午睡時間呢?《每日郵報》的報道指出,好的午覺不需太長時間,從6分鐘到40分鐘,你都可以收獲不同的益處。
  6分鐘,記憶開始增強。一項德國的研究發現,6分鐘的睡眠即可以起到提高記憶力的作用。因為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大腦將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進而騰出更多的“空間”盛裝新知識了。
  20—30分鐘,最佳午睡時間。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發現,午睡24分鐘,即可使工作表現提高34%,頭腦的整體靈敏度提高54%。此外,這個時長還有助于減緩心率,有保護心臟的作用。英國卡皮奧南丁格爾醫院睡眠治療師納瑞娜·瑞姆拉罕説:“即使你沒有真的睡著,只要躺下,放松大腦,就會有好處。”20分鐘的類似瑜伽最後的冥想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40分鐘:給大腦充電。如果你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白天工作又需要特別集中注意力,那麼一次40分鐘的午睡,可以讓你進入淺睡眠狀態,幫你給大腦充電。此外,每天午睡45分鐘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並幫助調節免疫係統,提高身體體質。如果要睡40—45分鐘,最好定個鬧鐘。因為午睡超過45分鐘,會進入深度睡眠,容易因“睡眠慣性”導致醒後身體疲憊、迷迷糊糊。
  90分鐘:深度睡眠修復身體。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一個半小時的睡眠可以讓你睡足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進入深度睡眠,修復身體。加州大學的馬修·沃克博士在研究後發現,90分鐘的午睡,可以對身體進行一次很好的修復。
  最好的午睡時間是下午1點到3點。習慣早睡早起的人,可以在1點左右午睡;習慣晚睡晚起的人,適合在2點半左右午睡。

現在就開始吧,養生健康大過一切!

科學背書 人一天本來就該睡兩覺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第二屆國際「發呆大賽」再次舉辦,發呆,靜心,放鬆逐漸成為顯學。

你的生活還是唯快不破?

在生活步調緊湊的當今社會,發呆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為了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中放慢腳步,發呆比賽孕育而生。兩個小時內不得玩手機、不能聊天、不聽音樂、不做任何事,你忍的住嗎?

《中新網》報導,由中國新聞週刊旗下有意思網(youyisi.cn)及「不是美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國際發呆大賽4日在北京世貿天階舉行。並邀請首屆韓國國際發呆大賽的發起人WoopsYang當任裁判,攜首屆發呆大賽冠軍9歲小女孩共同出席北京發呆現場。

此次發呆大賽共有80名參賽選手前來角逐冠軍,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所有的參賽者不玩手機、不聊天、不聽音樂,什麼也不做,放空自己享受發呆。最後,由剛畢業的辛時雨獲得冠軍,由韓國首屆發呆大賽冠軍—9歲小姑娘金智明將「沉思者」獎盃傳遞致獲獎者手中。
冠軍辛時雨說,他平時的生活節奏就比較慢,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還曾因為特別能發呆而被朋友拉去做素描模特兒。

發呆大賽舉辦負責人王晨波表示,發呆曾經是我們再平常不過的一種行為,但放到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它就變成了一件奢侈品。在人人拼速度的現代生活中停下來,讓自己放空,其實是為了儲備能量再出發。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科技人減壓有啥方法 靜心!

又一篇靜心相關的報導:以下摘自聯合報電子新聞

-----------------------------------------------------------------------------------
科技人勞心勞力,為沉澱身心靈,新竹市科技產業服務協會到南投竹山佛乘宗大自在山,舉辦兩天一夜「超越禪修營」,一群董字輩、總字輩科技人住通鋪、吃簡單料理,透過動禪氣功、生活禪等,讓身心放鬆、減壓,也感受大自然能量加持。
新竹市科技產業服務協會理事長許明財偕妻子、新竹市議員鄭貴元等人也參與這次禪修營,許明財勤做筆記,他說,禪修能修身養性,結更好的人際因緣,益處很多,和協會夥伴同行,凝聚修行的氣氛與願力,提升學習效果。
協會公關、媒體人朱月英提到,媒體人工作忙碌,去年專題採訪科技人瘋禪修現象,因此接觸這領域,採訪完後留下來打禪三,打坐時和心情、意念和自然合而為一,讓她收穫很大,面對工作、人生課題更有智慧。

若長期處於高壓職場常累壞身體,透過禪修及在家打坐,能安住現代人煩躁不安的心靈。

新竹市科技產業服務協會到南投竹山佛乘宗大自在山,舉辦兩天一夜「超越禪修營」,找尋心靈安定力量。

分享

若長期處於高壓職場常累壞身體,透過禪修及在家打坐,能安住現代人煩躁不安的心靈。

分享

「平等」是參加禪修營學到的第一課,即使是大老闆,住宿空間同樣是張單人床墊,吃粗茶淡飯。記者王慧瑛/攝影

分享

新竹市科技產業服務協會到南投竹山佛乘宗大自在山,舉辦兩天一夜「超越禪修營」,找尋心靈安定力量。

----------------------------------------------

其實,只要每天找出時間主動靜心約半小時,至少兩次,持之以恆後,會讓自己的身體感受到莫大的變化。

只有真正靜心過的人才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