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mmy a Break已經有專屬頻道囉

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85d268c902e4712f.html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發呆,靜心,放鬆

鬥發呆並非無聊 呆得有道理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發呆被視為不事生產,日前北京卻有「發呆大賽」,人人鬥呆,別以為比賽無聊,當生活節奏愈來愈快,發白日夢少了,卻忽略當中有助放鬆甚至提升創意的好處。鬥呆,也有道理。
發呆、發白日夢,從來是負面字詞,上課發夢被老師罵、在公司發呆更是大忌,人人追求多做事、少發呆,才會高效率、高效能,呆相只會令人覺得傻。讓人驚訝的是,卻有人鼓勵大家發呆!

「發呆大賽」 冀帶放空輕鬆信息
去年在南韓出現首屆「國際發呆大賽」,今年第二屆則剛於北京舉行。約80名參加者一臉呆相,上周六齊齊在空地魂遊太虛,比賽兩小時內,不玩手機、不談天、 不聽歌,參加者不單鬥呆得長時間,更要鬥誰的沉思樣子最呆,由大會開放讓觀眾投票,結果一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男子奪冠。
發呆也要鼓勵?主辦比賽的網站就解釋,發呆這種平常不過的行為,在現代節奏快的生活裏,已經變得奢侈,故此想透過比賽,帶出放空、輕鬆的信息。事實上,同 抱此理念的亦不乏人,因發呆大賽近來在內地已成熱潮,例如去年底有商業機構舉辦全國發呆大賽,還細分北京、上海等27個城市賽區,就連武漢的大學亦舉辦發 呆大賽,齊齊叫大家發白日夢。
人人認為鬥呆無難度,因發夢毋須任何技術、一動不動就可,只是在現今世代,年輕人要長時間發呆,真是一點也不簡單。習慣了急速生活,時刻接收大量資訊,若 無所事事幾分鐘,就想玩手機,要查看短訊及fb。去年便有研究指,每人平均每日查看手機110次,幾乎一刻也停不下來,要呆坐兩小時,相信已考倒不少年輕 一代。

但正正因為生活極為忙碌,做事只講高速,發呆反而顯得更有意義,在繃緊的生活之中,有能夠放鬆的時間,不用接收資訊、不用忙碌奔波,讓急速節奏放慢一點,對身心健康大有幫助吧!
更甚的是,雖然大眾認為發呆是無效率之舉,但原來在研究學界,正愈見重視發呆的重要,認為是人類生活之中不應忽視的部分!
發呆的功效,其一就是有助記憶力,讓腦部得以放鬆,能夠鞏固記憶。紐約大學曾進行實驗,找來參加者記憶不同圖像,其間讓他們可休息發呆,透過腦掃描,研究發現參加者在發呆期間腦部依然活躍,幫助記得更多圖像。

其二,發呆更可增加創造力。當大家以為發呆就是不動腦,其實正好相反,美國科學家Andrew Smart就曾解釋,在發呆、發白日夢的時候,腦部的活躍程度並不會降低,且反而出現更多自由聯想,對於過往曾遇到的問題,往往會想到新點子,發白日夢愈多,反而更有助創意。

增記憶創造力 生活不可忽視
發呆提升創意的研究,近年陸續出現。2012年美國有實驗找來兩組人,其中一組人有12分鐘的發呆時間,另一組則安排其他任務,不讓其有發呆的時間,之後再分別要求他們想出一些日常用品如牙刷的不同創意用法,結果發現有發呆時間的組別,表現明顯較佳。

獲得諾貝爾獎的澳洲分子生物學家Elizabeth Blackburn,亦曾公開大談發呆有助她成功。她認為每天都要有發呆的時間,令思維得以開闊,對講求創意的科學家來說,更是不可或缺。

企業開班 為刺激員工「腦」力
學界對發呆的態度改變,也漸影響到商界,從過往要求員工日做夜做,至現時不少企業漸發覺,讓員工有些時間發呆放鬆,反而更好。美國大企業諸如 Google、蘋果、雅虎等,近年為員工開設冥想課程、瑜伽課程等,既為加強員工歸屬感,其實也為刺激員工的「腦」力,反過來對企業有好處。

發呆的負面標籤,是否要除下?如若家長看到子女發呆,也不用第一時間就神經緊張,趕他們去做功課、背書,事實上,美國作家兼教師Jessica Lahey曾撰文《教小孩發白日夢》,呼籲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的發呆時間,反而應多注視其玩電子產品的時間會否太長,要讓其有時間放空。

-------------------------------------------------------------
發呆就是靜心,什麼都不做才是最難的事。你想挑戰嗎?

有時候在忙碌的生活中要留給自己多一些空白。

偉大的樂譜中總是不會忘了休止符的存在。